“2022年,全省优良天数比率继续稳定保持中部第一,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100%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”6月1日,江西省召开新闻发布会,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军称,2022年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全局性提升,实现了从市域达标向省域优良转变,主要表现为两个“改善”、两个“稳定”、三个“100%”。
新闻发布会现场
具体来看,PM2.5浓度降至27微克/立方米、同比改善6.9%;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.2%、同比改善0.7%;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五年、赣江干流连续两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;国考河流断面100%达到优良;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自评为100%;全省生态质量指数为75.05,稳居全国前列。
2022年,《江西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》发布,明确提出助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,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步入2023年以来,江西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,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截至目前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军答记者问
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大气方面,着力强化“四尘、三烟、三气”防治,今年1月至5月,江西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5.6%。水方面,江西省重点开展“入河排污口、饮用水水源地、城市黑臭水体”三项整治行动,今年1月至4月,江西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%。土壤方面,江西省推行“查、防、控、治、评”五位一体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。
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。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,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储备减污降碳项目700余个,将引导5000亿元以上资金进入生态环保领域,助推绿色低碳发展;持续推动碳排放权交易,已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,正在积极推进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核定、分配和清缴。始终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,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,深化环评“放管服”改革,为重大重点项目环评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,今年以来,江西省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402个,涉及总投资3441亿元。
持续拓展“两山”转换路径。江西省累计创建国家级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8个、居全国第四位,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个、居全国第七位。深入实施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,组织各地签订流域补偿协议122份;实施两轮赣粤东江、赣湘渌水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,累计下达赣州市、萍乡市补偿资金27亿元和2.22亿元,促进流域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。
纵深推进生态环保督察。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实施细则,配套制定疑难复杂问题帮扶、正反典型案例公开等制度,形成“1+N”制度体系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49个需限期整改问题已完成31个。今年4月,组织对景德镇、新余、赣州、抚州等四地开展了第二轮第三批省生态环保督察,共受理转办736件信访件,已办结或阶段办结724件,曝光典型案例8个。
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。江西省开创性探索建立生态环保督察机构与巡视机构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贯通协同机制,顺利推进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,进一步理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机制,生态环保垂改成效显著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《江西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