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的历史上,有着许多将领,他们为革命奉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热血,今时今日的我们能在阳光下享受美好的生活,他们的功劳不可埋没。
如今,他们大多都留在了历史长河中,但是却有着一位神奇的将领,至今仍在延续历史。
他就是张力雄,他如今已经110岁高龄。
他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曾经也留下过许多贡献。
1975年,毛主席正在审批中央军委上报的人员名单,看到张力雄这个名字后,便亲自批示了:
“让他去江西军区担任政委。”
那么,这个张力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,能够让毛主席如此重视呢?
投身革命奋勇前进
1913年,张力雄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的一个贫寒的家庭中,因为从小便和贫苦的农民一起长大,张力雄自小就想要改变贫困的现状,想要带领中国的人民走向更好的明天。
因此他从小就有一颗参加革命的愿望,当时中共一直有人来乡里面宣传,但是因为张力雄的年龄太小,他们一直都拒绝了张力雄加入革命的愿望。
直到1932年,因为当时的红军队伍遭到了国民党的打击,导致了红军队伍急需新鲜血液,于是便面向广大受到革命的群体发出了邀请。
而张力雄的年龄终于满足了红军队伍的需求,他听闻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,立刻报名了红军队伍。
于是张力雄就被安排到了红军中的学校,学习红军的基础知识。
来到学校里面的张力雄兴致高昂,不仅努力学习知识,还与当时的同学们友好相处,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。
毕业后,张力雄便被分配到了机枪连任职指挥员,在第一天报到的时候,他见到了所在营的营长。
营长将一把左轮手枪交到了他的手里,张力雄抬起头,营长的目光好似穿透了他的心灵一样,直直的望着她。
随着营长对着他说:“你是从学校来的,可能不知道有些事情,所以我想要告诉你,你手里的这支手枪是别的战士杀掉敌人后留下的,他们可能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,所以我希望你能够珍视他。”
张力雄看着自己手里面的左轮手枪,心中涌现了一股说不清的情绪。他拿着这把手枪,对着团长做了一个军礼:
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张力雄的声音随之穿透云霄,对着营长和左轮手枪立下了自己的誓言。
见到毛主席的愿望
在进入到革命军之前,毛主席的名字就已经被张力雄所熟知,他优秀的表现让张力雄心中对他升起了信仰,希望能够有一天目睹毛主席的风采。
在一次与其他人的谈话中,张力雄还发现了一个秘密。
“你知道毛主席曾经去你们的家乡调查过吗,你那个时候有没有见到他?”
“毛主席来我们的家乡调查过吗,我怎么不知道。真后悔,当年没能够见到毛主席的风采。”
张力雄无比的懊悔自己早年间不知道这件事情,错过了与伟人的会面。这也让他想要见到伟人的欲望与日俱增。
但是张力雄没想到的是,很快这个机会便到来了。
1934年1月,彼时的中共中央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,决心在瑞金召开会议,解决现如今内部的矛盾问题。
而张力雄所在的三十四师召开会议,决定派他前往瑞金参加会议。
来到瑞金后,张力雄看到了这里拥有着无数进步思想的人,他们的脸上都洋溢革命必胜的光芒。
来到这里的张力雄经过询问后,却打听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,那就是毛主席也会参加这次会议。
张力雄的心被这个消息一下子击中了,仰慕了毛主席那么久,他终于能够瞻仰到毛主席的风采。
会议召开的当天,他早早的就来到会议室,想要坐在靠前面的位置。但是工作人员却打破他的幻想:
“那位代表,请按规定的位置坐,每个部队都有规定好的地方。”
张力雄叹了口气,便来到了自己应该坐的地方,因为红三十四师在红军里面排在靠后的位置,所以他的位置也在后面。
这使得张力雄无比难受,在后面的他即使踮起脚尖,也没能看清吗毛主席的真实面容。
于是张力雄灵机一动,会议一结束,他就来到了会议室的大门处,看到毛主席到来,便立刻板板正正的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:
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个敬着军礼的小伙子,心中不禁想起了曾经年轻时候的自己,便问道:
“小伙子,你叫什么名字啊?”
张力雄立刻回答道:
“我叫张力雄,是红三十五师中一个机枪连的指挥员,我很早之前就非常仰慕您,今天终于见到您了。”
“你是哪里的人啊?”
“我是福建省上杭市才溪乡人。”
“才溪乡啊,我去过哪里调查,那里可是出了许多革命人士,你以后也要多多努力啊。”
随后毛主席便离去了,看着毛主席离开的背影,张力雄的心里久久的不能平静。
他对于伟人身上的那份平和和魅力无比的尊敬,心中对于毛主席的信念更加身后,更是渴求以后能成为像毛主席一样的人物。
长征中的铁血男儿
1934年10月,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,最终毛主席做出了长征的伟大决策。
张力雄便跟随红五军从江西出发,当红五军离开的时候,两边的老百姓都成群结队的等待着他们的离去。
张力雄为人平时十分热心,经常帮助邻里的村民做事,特别是有一个老爷爷,孤苦无依,平日里和张力雄十分亲近。
“力雄,你们一定要加油,早日打败白匪军,早日回到这里啊。”
张力雄握着老人的手,对他说:
“放心吧,叔,我们一定会回来的。”
张力雄随后便在老人的期待下踏上了长征的旅途,这一走,就是四十多年。
起初在收集物资的时候,红军是碰到了一些困难的,因为来到偏远地区后,那边的都是一些藏民,语言不通带来的隔阂,导致红军想要发展基础十分困难。
再加上国民党方面给红军刻画的形象,导致一些藏民时常与红军发生冲突。
张国焘起初说南下是中央传达的思想,迫使整个队伍往南方走去,但是来到偏远地区的红军,处境十分艰难,天寒地冻,漫天冰雪,想要招收士兵十分困难。
整个红军由此对张国焘怨气冲天,看清了他想要分裂中央的计谋,由于如今境况越来越困难。
张国焘不得已答应了几个人的要求,选择重新北上和正确的中央会和。
过草地是长征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,因为当时张国焘想要分裂红军的思想,
由于长期恶劣的天气环境,导致这片地区没有一点生气,但是敌人的数量实在众多,不走草地的损失可能会更大。
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后,经历了一番休整,红军便进入到了草地之中。
来到草地后,张力雄深知这个路程十分困难,于是他经常鼓励身边的同志们,让他们坚持下去。
“同志们,我们如今要是想北上抗日,就必须走出这段路程,走出一个美好的明天。”
在草地的日子是十分艰难的,干粮是长征期间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,但是红军所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如此。休息也成了共军的阻碍,白天要行进,自然是不能休息的,到了夜晚,也很难找到休息的场所。
因为草地连年积水,导致草地上到处都是沼泽,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,同时因为十分潮湿,加上夜晚冰冷的天气,导致许多战士染上了疾病。
红军战士是不能停下的,由于干粮无法补充,又有许多战士重病缠身,导致了一批同志死在了路上。
草地中的许多水因为长期的掩盖都有着一定的毒性,当战士们不小心在草地中间受伤的时候,草地中的水就会由此进入战士们的脚中,但是战士们也不能停下,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来继续走下去。
长此以往,许多红军都被迫离开了队伍,因为不能停留,只能匆匆忙忙的掩盖好尸体。
看着身边渐渐消失的同志,一个又一个战士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意志,张力雄清晰的认识到了这点,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,走在大家的前面,在行进的道路中鼓励大家。
“不要放弃,胜利就在前方。”
张力雄所在的队伍是最后一批过草地的红军,能吃的也才早就被之前的人给吃了,张力雄只能动用身边的人将自己的牛皮斗篷等贡献出来。
为了带动全员,张力雄将自己手中的皮带率先贡献了出来,虽然张力雄十分的不舍得,但是还是毫不犹豫的将他分给了大家。
“政委,你舍得吗?”
“有什么不舍得的,再不舍得有让战士们吃饭重要吗?”
张力雄笑呵呵的面向大家,对着他们说:
“我们快要走出草地了,大家加油。”
高台大血战
1936年12月,虽然西安事变已经结束,但是仍然有部分军阀的队伍在追杀共产党。
西路军就在这个情况下来到了高台守城,敌军立刻派出了队伍想要攻下这个地方,期间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了三十余次,但是红军用顽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抵抗了敌人的进攻。
张力雄也在这次的战斗中,在高台血战发生了一次间隙中,敌军想要用火炮攻陷我军的阵型。
当张力雄正在指挥所附近思考事情的时候,一颗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身边,张力雄赶忙想要离开,巨大的爆炸虽然没有波及到他,但是炸弹飞过去后残余留下的碎片却给他带来了严重的打击。
张力雄的右腿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势,但是此时的身边却响起了枪声,张力雄预感到此时的情况不对劲,就强行忍住自己的剧痛,想要离开指挥所。
在这里,他遇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乡,老乡对着他说:
“马匪来了,你们现在十分危险,快我家躲避。”
张力雄看着老乡的面孔,心中感动无比,但是此时危机的情况容不得他感激。
来到老乡家里后,他就每日在这里勉强度日,但是马匪的搜捕越来越严密,老乡只能迫不得已想来一个办法将他送出成,这样两个人才都有活路。
于是张力雄主动提出了让老乡吧家里的一些粪便和杂草装起来,他就躲在下面这样指不定可以躲过侦查。
果然,当时守城的士兵看到老乡的车上都是一些杂物,臭气熏天,根本就没有认真审查。
张力雄由此最终逃了出去,再回到西路军区后,张力雄一直念念不忘那个老人,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找到了他。
新中国成立后,张力雄被授予了应有的功勋,在任职军区政委的时候,毛主席看着一大溜的名单。
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,便问道自己身边的人:
“这个张力雄,是不是那个才溪乡的?”
“是的,主席。”
“那就安排他到江西军区吧。”
于是在毛主席的委任下,这个曾经的“小迷弟”来到了江西军区,一直勤勤恳恳的为国家做贡献。
离休后,张力雄一直颐养天年,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位老人直到现在也没有去世,张力雄是1913出生,到如今已经有着110岁的高龄,但是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。
让我们衷心祝愿张力雄将军能够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